工作做得越多,敵人就越多,工作也變得越痛苦。我逐漸陷入了這樣一種惡性循環。
如果換成在其他公司,是否就不會如此不順了呢?我頭一次對公司外的世界產生了興趣。直接了當地說,我開始重新找工作了。
參加了兩家公司的面試考核,我卻失敗了。
雖然我在公司內部有信心獨立完成工作,但在社會上,這點能力卻行不通,我連入場券都搶不到,對方根本就不會聽我說話。也就是說,一旦離開公司,我就一無是處。我終于不情愿地意識到,自己以前太自負了。
除了工作,我一無所知。再這么下去,我的人生就將完全被公司左右。不可思議的是,發現這一點后,我突然對以前執著的所謂“升職路線”徹底喪失了興趣。
誰都免不了經歷瓶頸期。為了獲得美好的人生,辭職在某些時候或許是正確的選擇。然而即使環境改變了,如果自己的思考方式依然如故,那么我們仍將陷入相同的困境。反過來,只要能改變自己,那么即使環境沒改變,我們同樣能解決問題。對我而言,問題并非出在公司,而是出在自己的身上。我口口聲聲說要出人頭地,卻過分依賴公司,放棄了認真工作所能帶來的快樂。
在進一步思考問題的根源后我終于發現,讓自己得以把這份工作堅持到現在的,其實是我喜歡這份工作。我為自己設計制造的產品能對社會產生貢獻而喜悅。
然而我只要遇上了什么不順心的事,就會將責任推給外部環境。要么說經濟不景氣啦,要么說上司的部署太糟糕啦,或者埋怨搭檔不合作。
難道的就一輩子這么不停埋怨著過下去嗎?
不,我想變成享受工作的人!
將目光投向公司以外的事情后,我終于發現,倘若自己不能以“快樂”的態度投入工作,那么將永遠無法尋找到一份快樂的工作。